|
新华网福州8月14日电(记者 刘丰 实习生 陈金)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,由福建博物院和陈嘉庚纪念馆主办的《烽火弦歌》—— 集美学校抗战内迁历史展昨日在福建博物院开展。展览持续至9月25日。
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,日军大举侵华。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处在敌人的炮火威胁之下。为保存国家文化血脉和闽南教育精华,确保师生安全,集美学校所属师范、中学、商业、农林和水产航海学校被迫穿越战火、辗转迁徙到安溪、大田和南安等地。
展览共分烽火燃起、辗转内迁,艰苦支撑、弦歌不辍,复仇血热、许国心丹,嘉庚精神、诚毅之光四个部分,通过大量图片、实物展示了集美学校师生抗战期间学习、生活的场景。
集美学校委员会副主任、陈嘉庚纪念馆馆长陈呈介绍,展览从去年开始筹备,并向各界征集历史资料,展览中的每张图片都是一个故事。此次是该展览首次展出。接下来,展览还将在相关地区举行巡展。
一份1939年6月27日的《福建民报》记录当时师生在大田学习的场景。日寇飞机时常来骚扰、轰炸。空袭警报一响,师生们5分钟内登上仙亭山,隐身在绿树丛中。于是,密林深处出现了独特的森林课堂:黑板挂在树上,教师站在树前授课,学生分班席地而坐,林间书声琅琅,课间抗战歌声此起彼伏。
抗战爆发后,沿海城市相继沦陷,全国仅有的几家航海学校几近停办。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师生搬进内陆,大田均溪太浅,不符合跳水训练标准,师生们在溪流中深挖5米,再造一个跳水高台。内迁八年,在远离大海的深山密林里,集美水产航海学校为国家培养出300多位高素质的航海人才。
“国家记忆——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中缅印战场影像展”也同期在福建博物院举行。本次展览从美国国家档案馆藏的中国抗战影像资料中,精心挑选出了70幅照片,展示在二战中的中缅印战场,中国军队与美、英盟军并肩作战的历史瞬间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