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眼下,走进大田县太华镇的山贵崎煤矿,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环境优美的花园式矿区,矿地边坡和道路两旁绿树成荫,水塘中成群的鸭子在嬉戏,小桥流水与远处的厂房相辉映,美不胜收。这是大田县全力建设绿色生态矿山的一个缩影。
矿山负责人陈新楼说,脚下这片矿山曾是煤矸石堆场,企业已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生态修复。他说:“从矿井抽上来的水,经三级沉淀,水质达到排放标准,养鱼养鸭不成问题。”
大田有“闽中宝库”之称,煤、铁、石灰石等储量丰富,其可观的经济效益一度让当地干群引以为豪,然而,过去长期无序的开发,造成林地锐减,污水横流,被列为全省22个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。为逐步改善脆弱矿山生态环境,再造大田秀美山川,大田县决定走集约、高效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,采取强有力措施,从源头标本兼治,每个采矿企业都要制订水土保持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,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将不予通过年审,甚至吊销采矿许可证;还在全省率先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局,对破坏生态的行为予以打击。
近两年来,大田县投入资金1亿多元,对矿区生态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,引进桂花、银杏等20多个树种,在采矿区周围、尾矿库、选矿厂周围以及废石场等地,种植各类树木近10万株,绿化面积近万亩,使矿山绿化率超过90%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25万亩,矿山将逐步修复成工业园、公园、庄园、田园,真正把青山、绿水、蓝天还给矿区群众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