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大田县历史源远流长,县内村落分散,闽南人内迁人口多,也有少数民族居住,所以,县内有前路后路之分,又有上府(靠北)下府(靠南)之别。形成“隔河不同语,十里不同俗。”的局面,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和民俗风情,并在世世代代发展中传承、演变、改良、进步。这里只是介绍民间部分习俗禁忌。
大田的传统民俗禁忌陋习,上至始高曾祖,下及玄子玄孙。千百年来代代相传,根深蒂固。这些习俗是乡民对伦理道德关系,一些事物约定习俗的传承、禁止和忌讳,俱缘于迷信或观念等方面的原因。而禁忌是被认为不吉利的语言、举动及行为。犯忌就是犯俗,这些禁忌是历史长期遗留下来的,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产、生活与思想观念。在种种的禁忌中,有的是有益无害的,有的则是有害无益,也有的无害无益。许多禁忌都是直接教育人的。
如旅行,出远门忌七、八,谓之“七不出,八不行。”乘车船骑马三分命,忌说不吉利的话;乘飞机,忌说一路顺风。数字忌单喜双,大田的后路喜“三”(三与生谐音);忌“四”(与死谐音),常说有三无四;忌九(闽南话九与狗同音),有“坏九不上十”之说,年龄最忌九、忌说十一(单身汉的代称),忌说“二百五”(傻瓜的代称),忌八,有“七成八败”之说,人活到八十,忌说“八十”,要说七十九,过了八十岁,才可说八十一岁。客人在堂不得随意走开,忌扫地,忌打骂孩子。店铺扫地忌向外扫,否则谓之“财水外流”。过年时,戴帽子,忌说戴帽子,应该说“戴帽”、“戴头发”;忌打捕跑进村或房屋的蛇、鸟、野兽;忌养三月、五月生的猫,俗传,“三月避(怕老鼠),四月咬(咬老鼠),五月满山跑”;出麻疹、天花,忌生人入门;忌赠送小狗、小猫、扫帚、纸、匏瓢、雨伞、扇子(伞、扇与散同音),要送时,接收人要拿一点钱作个买的意思;忌阿公进入媳妇房;忌六月做吉事(四月水浑,不洁;六月是半年,“一半不吉”);忌用红笔写信。旧时许多乡民日不识丁,但却惜字如金,惜纸如金,都能做到“敬惜字纸”。凡有写字或印有文字的纸张都不能乱丢,不能用有字的纸张擦屁股,否则便认为会“下一世”不识字或瞎眼,或者说对孔子不敬重;还有小孩不能用手指月亮,说是会割小孩的耳朵,不看流星;购物不得少斤短两,如遇到可折他的称子;守猎忌独占,在分猎物前,不管是路过的或是看到的均可分一份猎物,称见者人人有份。涨大水时,捡到的木头或在山上发现一窝蜂,只要在其上做记号,别人就不得乱拿,更忌占为己有;忌与老一辈抢路走,要主动给老人让路,对长辈要尊称,不得直呼名字,更不能三字直下,叫姓名。农村中有算命的习俗,认为孩儿的八字和父母的八字相克时,忌称父母为爸妈、爹娘,应偏称为哥嫂、叔婶等。
此外还有:人体衣饰禁忌;饮食禁忌;居住禁忌;生育禁忌;动物忌讳等传统禁忌。
农村中流传不少禁忌、避讳,使人们的言语举止有所规范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其中的迷信成份逐步消除,有益的社会道德风尚至今还继续流传。
|
|